304不銹鋼管廠 低價競爭誰是受害者?
近幾年,不銹鋼產業鏈一直在經受洗牌,抽絲剝繭的過程實在是煎熬難耐。這種自上而下的涅槃,是行業發展的必然,最上游產業鏈、中游不銹鋼管廠和貿易流通層次已經快到尾聲,而不銹鋼管廠的最痛時刻,卻還沒有真正到來!
縱觀我們產業鏈,從最上游的原料到不銹鋼板卷再到不銹鋼管,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被稱為半成品,而到了不銹鋼管,已經是屬于成品環節。按噸計算的方式,在坯料環節都挺合適,就是熱軋到冷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但隨著競爭的加劇,這種計算方式也沿用到了不銹鋼管市場!
不銹鋼管最開始的售賣方式,是按支計算,這到今天的終端使用環節,仍是如此。但在出廠環節,有誰還聽說過按支計算的售賣方式?從支到噸的過渡,是誰最先破的規矩,已經無從考究。
但現實情況就是:越來越兇猛的價格戰已讓這片市場傷痕累累,耳熟能詳的大廠轟然倒下,十幾二十年的老字號說關就關,原本風光無限的廠家說跑就跑……除了去怨恨產能過大,去怨恨見風使舵的銀行,無奈于行業的無標準,誰還能說就與今時今日的“低價競爭”無關聯?
低價,是無奈的選擇,是為生存,是迫不得已,這是較為冠冕堂皇的理由。但也是由于低價,搶奪了經銷商,霸占了一方市場。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,唯有讓利,唯有價格上面下功夫,在成本方面下功夫,甚至在材料上面下功夫。
|